+-
愿爱成为美善,而非伪善!

愿你的爱中不存半点虚假,是真实而赤诚的充满天地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爱”这个字被说出的越来越容易,当然这个字仿佛含金量也越来越轻,在新一代人的眼中甚至视为“俗”物。看着父母那一代人的婚姻,一辈子也没说出一句“我爱你”,但是他们却真真实实的爱了一生。而看着身边十多岁的孩子满口谈着“爱情”,却没有见到相伴白首的人。

越是真正的爱,就越是不需要用语言来描绘,因为真正的爱是可以被人看的到、摸得到、感受得到的事实,所以又何必需要多此一举的证明呢?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与亲人的爱也多了一种假冒,这种假冒不是因为没有爱的行动,而是虽然有爱的行动却没有让人感受到温度。

比如有些人知道你生病了,然后不疼不痒的告诉你:“要多喝水,按时吃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没有爱的行动呢?看着好像是有,但是这样爱的行动仿佛仅仅是礼貌性的一种模式,而没有达到真正“爱”的程度。

还有像雅各书中所说到的事,或有弟兄姐妹赤身漏体又缺少日用的饮食,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的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需用的。这样的过程中有没有爱的行动呢?当然有,仿佛还非常属灵,但是这样的爱可以用伪善来形容,根本达不到爱的程度。

活的越久就变得越圆滑,做事情总可以做得滴水不漏,但是是否忘记了以爱为出发点呢?

在教会中,我们会有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当某些人得罪了我们以后,我们会将这种感受存在心底。但是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依然会表现的大度、宽旷、博爱,在很多事情中还会帮助他,就如同很多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而回到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中,又会在心中对其进行“审判”。

有些人则是因为维护公平,然后去帮助某些人。就像一个名人收留了十个孤儿,到了冬天要分发衣物了,虽然他只喜欢前九个孩子,但是因为要顾及自己面子,也要给第十个孩子一件衣服,这样才能维护好自己光辉亮丽的形象。所以有些人去关怀、询问某些人的目的,并不是爱对方,而是因为自己身居要职,只有去做了某些事情才显得“亲民”。

表面上看好像人越来越聪明,但从实质来却是越来越诡诈。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做的滴水不漏,仿佛让人挑不出攻击的把柄,但唯独让人找不到了应该有的那份真诚。

这是一种聪明,还是一种愚昧呢?

圣经里记载:“ 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这里说爱心单单存在口里是不够的,还要落实于行动,但是单纯有行动还是不够的,还要不断质问本心,监察这份爱是否纯粹、纯正、诚实,因此才能得上帝的喜欢。

谈到爱心的时候,我想到的就是耶稣。因为他将爱真实的表明出来,他不仅仅是通过语言向门徒表达,更是用实际的行动让门徒看见神的爱,最后在十字架上完全的舍弃自己让无数人认识基督无我之爱。

正如约翰说起初的生命之道,是他亲眼看见、亲手摸过的,而耶稣这真实的爱也同样可以触摸得到。因为爱耶稣让五千人吃饱、因为爱耶稣平静风浪、因为爱耶稣拯救被鬼附的人、因为爱耶稣亲自为门徒洗脚.....

神就是爱,耶稣用自己的行动见证出爱的真实,没有诡诈、没有虚伪、没有假冒,这份爱可以让每一个触碰到的人发生生命的改变,这份爱也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跟随者为之生为之死,因为大家共同经历了这份爱的真实。

耶稣也曾吩咐门徒说:“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我们的爱,应当像耶稣爱我们的爱那样纯碎,在这爱中不应有任何的利益与其它杂质。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久了,慢慢的就被世俗所同化,即使心中缺乏了爱心,但是却也能表现出爱的行动,甚至心中对对方满有怨言但是依然能可以谈笑风生。久而久之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慢慢的思想与行动拉开距离,岂不就成了假冒伪善的人了么?

并不是说,当我们心中对他人有埋怨就要不顾所以的去发泄出来。而是当认识到生命中有对他人有不满意的地方,首先要及时在上帝面前省察自己,在真理中调整自己的观念,同时要力争与弟兄和好。然后在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权势,而是单单的为了对方的好处而去考虑,单单为了对方的好处奉献自己。

其实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从外在行动上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爱,因为基督徒同从耶稣基督那里直接的领受到了爱的真谛,我们是距离爱最近的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将这份爱传递出来。

爱不是一种礼貌,也不是一种涵养,而是一种生命中真实的体恤和舍弃,是看清事情的本质依然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种执着态度,在如此悖谬的时代中,我们岂不更应该用心去爱身边的弟兄么?

耶稣曾说:“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耶稣同时又说:“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愿我们怀着诚实无伪的爱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使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