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高《圣经》发行五十周年——雷永明神父见证

思高本《圣经》是当代中国天主教的通行汉译本,其在天主教徒中的地位类似于和合本之于中国新教徒。而2018年是思高本《圣经》出版发行五十周年,那么这本《圣经》的诞生经历了哪些见证呢?

早在元代,天主教就开始了《圣经》汉译工作,大都主教孟高维诺就有参与这样事工。到了明末,利玛窦、庞迪我、艾儒略相继汉译了部分《圣经》章节。

而到了十八世纪,巴设和贺清泰两位传教士开始全译事工,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完成。比如贺清泰的《古新圣经》就完成了新约,有部分小先知书并未汉译,而且这部书也直到2014年才由中华书局出版。但是他们的汉译《圣经》没有白费,其译本后来被马礼逊借鉴,促进了最早全本汉译《圣经》的诞生。

19世纪中期,天主教在华福音事工取得较大进展,《圣经》的汉译工作亦蓬勃发展,不少神长、知识分子纷纷参与其中。王多默先后于1875及1883年翻译了四福音及宗徒大事录。同时,辛方济也翻译了四福音,可惜这些译本都没有问世。1897年耶稣会士李问渔翻译和出版了新经全集。此后,不少译本相继问世,较有名的有:马相伯的《新史合编直讲》(1913)、《救世福音》;卜士杰的《新经公函》与《默示录》;萧静山译的《四福音》、《新经全集》(1922);吴经熊译的《圣咏释义初稿》、《福音》及《新经全集》(1946) ;狄守仁的《宗徒大事录》、《罗马书》(1955)等等。尽管译本甚多,但却未完成全本《圣经》的汉译。直到雷永明神父的出现,才诞生了第一部天主教《圣经》的汉译本——思高本。

    

雷永明(Blessed Gabriele Allegra OFM)1907年12月26日(也有1908年1月2日的说法)生于意大利南部小岛西西里、他的家族都是虔诚的基督徒,雷永明从小就对信仰有炽热的感情。11岁那年就加入方济各会,立志奉献终生。1823年进入初学院,次年发愿正式成为修士。1926年9月前往罗马,进入附属于方济会圣安道大学的国际传教学院就读,为日后的宣教作预备。

1929年,雷永明在学校遇到了来罗马求学的中国弟兄高思谦。他们结下了深厚感情,经常在一起讨论神学问题。有一次,雷永明从他口中得知了中国天主教不像新教,有那么多的中文译本的《圣经》,很多信徒因而对《圣经》内容知之甚少,他对此感触很大,说到“好吧,我要去中国,在那里为中国人翻译《圣经》”。他立即开始全神专注于《圣经》的学识,并学习希腊文、希伯来文,以为自己将来翻译《圣经》的工作做好准备。

1930年2月16日,雷永明被祝圣为六品执事。同年7月20日,晋升为司铎(神父)。1931年7月3日雷神父抵达上海,7月20日前往衡阳教区,次年成为小修道院院长。来华不久,雷神父就刻苦学习中文,他有极高的语言恩赐,很快就掌握了读写能力。1933年,他已经能熟练地运用中文进行教学活动。1938年,雷神父更是把《离骚》翻译成意大利文,并得到各界好评。

雷神父在掌握中文后,于1935年开始《圣经》汉译工作。他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力求以准确地掌握原文含义。1938年教宗庇护十一世知道了雷神父译经的事,表示极大的支持。这件事让他倍受鼓舞,他把牧会之余的时间都用来翻译《圣经》,甚至经常工作到深夜。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雷永明病倒了,1939年夏天,他离开中国,回国调养。

雷神父病愈后,于1941年4月抵达上海。不过因为战乱,他无法回到衡阳,而在历尽艰辛之后,抵达北京。他在此安顿下来后,继续开始了译经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在1944年完成旧约的汉译工作。

然而雷神父仍未满意这份译稿,仍觉得其中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遂决定组织一个有华人神父参与的思高圣经学会,帮助他修改译稿。1945年这学会于西煤厂(当时北京辅仁大学附中的一个院落)诞生,正式成员有李士渔神父及李志先神父,非正式成员为万次章神父、李玉堂神父及刘绪堂神父。学会翻译《圣经》时,有使用专门收集圣经文献的图书馆。部分译者更亲自到以色列实地考察,参考了考古文献则多以西乃抄本及有关死海古卷等。 1948年,思高学会搬往香港继续翻译工作。整部思高《圣经》的译注历时15年,然而由于分为十数册的圣经注释不便于携带阅读,因此1961年学会开展出版《圣经》合订本的计划。新约的修订由李士渔神父负责,旧约部份延至1963年尾开始。最终在1968年圣诞节完成《圣经》出版。这部圣经译自思高圣经学会,所以通称思高译本或思高本。思高本不仅广泛用于华人天主教会的弥撒、查经等活动,也有不少新教神学家、解经家、平信徒作为研经、读经的重要参考。

1971年,在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后,雷永明正式卸任思高圣经学会主任的职务。1976年1月26日,雷永明神父在香港嘉诺撒医院安息主怀,享年69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