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伴我成长
  “叮铃铃,叮叮铃……”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总是会带人回到童年,作为八零后,童年的回忆、青春的记忆、成长的岁月里,自行车陪伴着的日子像一首欢乐的歌。

  时光回溯到三四十年前,自行车曾是当时中国人最主要的代步工具,如今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的街头影像,都是滚滚的自行车车流,当时的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的王国”,一般人家里都要费尽心思攒钱买一辆,自行车在中国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在我成长的日子里,一直有自行车的陪伴,不论是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还是后座上,或是自己骑车的经历,都像电影一样,留下了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父母结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买不起自行车。过了两年,父母攒了些钱,买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大金鹿”自行车,那时候青岛生产的大金鹿自行车由于结实耐用、载重量比较大,很受农村家庭的欢迎,我的家乡在鲁东南地区,离青岛并不远,当时谁家要是有辆这样的车,是件很拉风的事,一般人家需要全家省吃俭用,才能买上。

  当时舅舅从部队复员回来,攒钱买了辆新自行车,但是一两年的时间里都没舍得骑,只有遇到紧急事情或者走亲访友才骑一回,平时都是藏在屋里,都很少放在院子里,怕借的人多了给骑坏了,不借又不好意思。

  80年代中期,一辆新的大金鹿自行车需要三四百块钱,当时爸爸一年的工资也就差不多这些钱。所以,当时攒了很长时间的钱,也不到两百,只得买了一辆二手的大金鹿,但是就是这辆车,也骑了好多年。

  我小时候经常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爸爸骑着车带着我去姑姑家,或者舅舅骑车带着我去姥姥家,微风轻轻地拂过脸颊,说不出来的轻松和欢快,叮铃铃的铃声清脆悦耳,成为记忆里动人的旋律。

  后来,家里生活条件渐渐改善,又买了第二辆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家乡人俗称“小飞子”。“飞鸽”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车民族品牌,在八九十年代一直很畅销。这种自行车跟“大金鹿”相比,轻巧、便捷,有一种是平把的,特别畅销,受女士们青睐。

  在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被称为中国家庭“三大件”的年代,一辆崭新的“飞鸽”往往是最受欢迎的陪嫁。那时候还有上海产的“永久”和“凤凰”牌自行车,都比较出名。

  小时候学骑自行车都是在车后座上绑一根木棍,即使车子倒了,也不怕摔着人和车,木棍就会顺势撑起来,人就可以迅速跳下车,车也不至于摔坏。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离家得有五六里地,但是那时候家里只有两辆自行车,都是父母骑着,我们只能步行,那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步行,很少有骑自行车的。

  五年级的时候,在城里工作的姨妈把她的旧自行车给了我,虽然是旧自行车,但是当时我却宝贝得不得了。每次骑着车,心情都很愉快,原本要走上半个小时的路,骑上车子一下子缩减到十分钟,节省了不少路上的时间。

  这算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既不是“大金鹿”也不是“小飞鸽”,而是一辆没有车大梁的小自行车,是“永久”牌的。

  当时这个牌子的自行车是上海产的,是米色的,比起之前纯黑色的“大金鹿”和“小飞鸽”,更加洋气。虽然是“永久”牌,但是到我手里也没骑几年就散架了,因为姨妈之前已经骑过很多年了。

  到了初中,学校离家更远了,十多里地,家里当时给买了一辆崭新的天蓝色自行车,当时学校里有放自行车的车棚,但是也不太安全,实在不舍得放在学校的车棚里,因为大部分同学骑的自行车都是旧的,新车太显眼。

  正巧姑姑家就在学校附近,所以每天把自行车骑到姑姑家,再步行五分钟去学校,下午再去姑姑家骑,后来去城里上高中了,很少骑了,就放在家里给家人骑,这辆车几乎很少经历风吹日晒,所以骑了很多年。

  那时候上学走读,每天早出晚归,经常骑着自行车,路上会遇到同学,几个人就一起骑着,你追我赶,很是惬意。周末的时候,还经常几个同学叫到一起,骑车去河边或者去赶集,当时路上的轿车很少,几乎都是自行车。

  上大学的时候,学校校园非常大,学校里很多学生都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一般也不买新的,就买个二手的,因为只能放在楼下,风吹日晒的,不久就坏了。

  当时学校的论坛上经常有自行车的交易信息,一般买辆二手自行车也就一二百块钱,那时候自行车比较流行了,价格相对也便宜,新的普通自行车也才三四百,这时候的三四百可比八十年代的三四百便宜多了。而且当时还有更高级的自行车出现,这些车相对贵一些,如变速车、山地车、折叠自行车等,种类繁多,花色多样,价格也不一。

  那时有个同学,从来没骑过自行车,看到同学们都骑车,羡慕得不行,买了辆自行车,不会骑,我们就经常帮助她练车,别看她一米七的个子,因为不熟悉自行车,显得很笨拙,每次看到她练车,歪歪扭扭的样子,大家都在旁边哈哈大笑。

  经过一番努力练习,我的这位同学终于学会了自行车,于是整个校园里留下了她骑自行车的身影。学会了自行车的她,那段时间,一刻也不闲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满校园转悠,用她的话说,就是自行车打开了她人生的另一扇窗户,美滋滋的,有一种放飞自我的感觉。当时那样子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刚学会骑自行车时的心情。

  工作之后,到哪里都坐车,骑自行车的时间少了,自行车慢慢地荒废了,家里的自行车也扔在角落里了,都换成了电动车了,回老家的时候偶尔找出来,擦拭一番,骑一圈,但大街上骑自行车的人明显少了。

  这几年,共享单车渐渐开始流行,有固定车位的小绿车,交200块钱的押金,办一张卡,骑、放的时候都要去固定的停车点。后来又有了小蓝车、小橘车等各种色的共享单车,这些车不用交押金,没有固定的放车点,扫码之后,随便骑,骑完之后再付款,而且还可以随意放,这样就更加方便了。

  去年到杭州,那里的单车遍地都是,各种各样的,闲暇之余,到街上找辆单车,骑着四处转悠,晚上沿着钱塘江,骑着单车,走走停停,看看风景;然后再骑到西湖边,欣赏欣赏西湖夜景,几个同事一起,非常惬意和自由,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华,骑着自行车上下学的日子。

  如今的孩子,对自行车的记忆大概就是在街上扫码骑单车吧,现在越来越多开车的人也开始加入骑单车的行列,为了找回青春时期的回忆或者是节能环保,锻炼身体。

  作为一个八零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国家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心里感到由衷地自豪,而留下美好记忆的自行车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见证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一步步提高。

  如今,小轿车已经普及,如同八九十年代的自行车一样进入寻常百姓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自行车曾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又以共享单车的方式回归,更多是代表着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风尚。

  自行车在中国百年的发展史,可以说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难忘的记忆,从稀缺到普及,从淘汰到回归,从与生活密不可分到成为日常点缀,从“大家什”到“小物件”,自行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变化着,反映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小小的自行车曾陪伴着亿万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出行,也见证了中国一段时期的发展变迁,每个人与自行车的故事都有一箩筐,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回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青春,与自行车相伴的青春充满着欢快和自由,是留在脑海中最美好的一幕。自行车也伴随着我的成长,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