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人奇事俏板集
奇人奇事俏板集
秦传辉
百年板集,有美丽的风景。
蓝天、白云、绿野,还有四季的鸟飞虫鸣,如诗如梦的画卷,醉了多少板集的儿女。乌江和苏沟在这里交汇。西是阜阳,南是颍上, 我们 这边是利辛。 “鸡鸣听三县,往来一家亲。” 这里是一个 现代版的桃源世界。
百年板集,有感人的故事。
记不清盘古开天辟地的日子,也 想不起 嫦娥奔月的时刻 ,但板集的过往历久弥新。
一百多年前,捻军起义遭到满清政府镇压。这里变成了 荒无 人烟的 旷野 。这时,枣庄 的 一群山东汉子,带领妻小,跋涉千里,来到这里,望着绿油油的田野,舍不得离去,便在这里搭了窝棚,安了家 。
他们就是现在板集姜、马、秦、韩四姓的先祖。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 凭着坚强的性格,和 勤劳的双手 ,这群山东汉子 ,在这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春华秋实的美景,创造了幸福美 满 的生活 ,他们也就变成了板集人。
一、无边绿野有了集
几年的 栉风沐雨 , 几年的披星戴月 , 冷冷清清的荒原,热闹起来。人口增多了,物产丰富了。板集的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日用百货的匮乏和生产工具的欠缺,给生活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于是,有一个叫秦大告的汉子,把各姓氏的头人召集起来,商量兴街的事 儿。经过多天的辛苦努力。最终在选址在破旧的高皇庙前、猪食沟畔建集。南北走向,西边不远便是乌江。因旁边有一个木板桥,所以,就起名叫板桥集。
后来,风吹雨淋,木板桥毁坏了,再后来就不见桥了,且多了一个字,说起来也别扭,所以,久而久之,板桥集就演变成板集了。
这就是板集的由来。
二、 铁面无私的鞭子
集市兴起来了。
很多人,很多家,还有来来往往的外地客商,都集中在这弹丸之地,没有政府的参与,如何来管理,让头人们费尽了心思。除了守礼守法,公平交易,还要热情待客,和气生财。各家头人严格教育约束自己的家人,更要以身作则。
秦大告,没有进过一天的学屋,大道理他不懂,但他耿直义气,又热情,又诚恳,有眼力,有担当,很受族人和乡邻的爱戴尊重。
为了板集早日兴旺起来,他当仁不让地站在了街道管理的最前列。每天,他带着他自制的一根绳鞭在街上来回走几遍。发现了纠纷,他就主动上前调解。如果发现了谁有强买强卖的行为,那他毫不客气地挥起他手中的鞭子,给对方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就是自己的亲戚也毫无任何情面。
有一次,他的侄子在街上与别人发生了争执。他到了现场,二话没说,给侄子就是几鞭。然后一问,才知道这事不怪侄子。原来,他侄子想购买一个新耩子,发现耩子做工粗糙,中间下种的漏口和耩退接口对接处有点儿错位,不严实,就多说了两句。对方不是本地人,脾气暴躁,听人褒贬他的耩子,就火了,说话难听。他侄子跟着回了几句。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两人越吵越凶。围观的很多人都抱不平,但秦大告问清原委之后,还是让侄子向对方道歉,一直到对方谅解为止。如此解决,让对方不得不五体投地的佩服。
有了秦大告这样的头人管理,板集街面上秩序井然,人人都热情好客,板集的名声渐渐传播开来。有了很好的营商环境,很多外地人都喜欢来这里做生意。板集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后来,为了活跃市场,又把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定为庙会日。每逢会期,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人,都来赶会。整个街上,大街小巷,有卖日用百货的,有卖小吃的,有卖农耕用具的,有打把式卖艺的,游玩杂耍的…… 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热闹极了,壮观极了。
三、意想不到的办法
口耳相传。提起秦大告的故事,板集人无不挑大拇指,都引以为豪。他嫉恶如仇,又心地善良,谁家有难为,他不请自到,主动帮助他们解危纾困。
有一户人家,家庭贫寒。儿子很小就被父亲撵出门去谋生,后来二子果不其然,大有所成,衣锦返乡,但他对父亲的行为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原谅父亲当初的做法。
此时,父亲已年迈,亲戚邻居,不论谁来说,儿子就是不愿意赡养。秦大告听说了这件事,就找到了他儿子,告诉他父亲的初衷,希望他能体谅父母,好好孝敬父母。但他还是不依不饶。最后,秦大告火了,说: “百善孝为先。不赡养父母,即使你再大的成就,也难在社会上立足。既然你不愿意赡养你父亲,你就不是他的儿童子,以后你也不要说你是他的儿子,回头,我把他接到我家来,我来侍候…… ”儿子脸红红的,思思想想,终于幡然悔悟,立即回家把父亲接家里,让父亲有了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这在板集成了一段佳话。
最感人的,最让板集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帮人打幡(即死人出殡时扛招魂幡)的事。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结婚不久,不知什么原因,新媳妇去世了。农村人,生儿育女,图的就是死了的时候有儿女顶棺下墓。而他们年轻,刚结婚,哪来的儿女?谁打幡,就成了问题焦点。女方家族心怀怨气,要求出殡时老公公打幡把女儿送下地。而男方家人却认为,儿媳是小辈,怎能让老人打幡呢?这是奇耻大辱,坚决不同意。双方各不相让,剑拔弩张。很多有名望的人出来劝说,都和解不了。
死者不能下葬。双方家庭,刀叉棍棒,十八般兵刃,悉数登场,眼见就要演变成流血悲剧。有人说: “快去板集请秦大告,他来就没事了!”于是,就派人连夜请来了秦大告。
秦大告,听说这事的时候,话没落地,就跟着来了。来到之后,并没急着安排怎么去做,而是先了解情况,问明女方家的要求,对他们说: “没问题,这事我来解决。”然后,找到男方家族长,听完他们的诉苦后,笑着说:“你们安排明天出殡吧,我自有办法。”
没有谁知道他的灵丹妙药,但大家都毫不怀疑他的能力。于是,大家都忙活起来。早上,出殡的时候,男女双方家人,还有亲戚邻居,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一来送行,二来看这个大名人解决问题的妙招。
一切准备停当。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这位老人的身上。他身材高大,满头白发,酱红色的脸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吉时已到,他大步走到棺前,扛起幡杆,大声一句: “起棺!”,就往前走。
他这样一位老人,一位请来的客人,一位德高望重的板集名人,居然,跑了几十里路,来扛幡杆,替人家顶棺下墓?
所有人惊掉了下巴。女方家的人尴尬死了,男方家的人羞的无地自容。然而,望着秦大告那肃穆庄严的面孔,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人去抢幡杆,可他抱的很紧,也不允许别人抢。就这样,新媳妇最终入土为安了,也避免了一场悲剧。两家人心服口服,谁也说不出什么。难题就这样解决了。
一百多年的风雨兼程,一百多年的 砥砺前行。
姜马秦韩,四姓一家,其乐融融。即便后来入住的其他姓氏,也都不分彼此,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那就是板集人。秦大告,是一位有故事的人,是许许多多板集人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板集人,创造了板集的过去,许多传奇的人物和英雄的故事都镌刻在板集的历史上和老百姓的心底里。
板集人,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板集人当家做了主人,不畏艰难,团结一心,自力更生,战胜各种自然灾害,迎来凤凰涅槃的春天。尤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板集已旧貌变新颜。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没有了,村村是宽阔的水泥路。茅草屋不见了,庄庄都是两层三层的小洋楼。记忆中,破破烂烂的衣服没人穿了,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时尚的衣裳。生活好了,环境好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板集人,更在创造的路上。新时代号角吹响,农业合作化的道路铺开,板集人民整装待发,希望在民族复兴的滚滚大潮中,献出一朵璀璨的浪花儿,为国家的建设添一份靓丽的色彩。
有党的阳光照耀,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板集人的执着奋斗,坚信板集的未来会更美好,更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