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读本注释:以斯帖记01章

1:1-22 废黜拒绝亚哈随鲁王命令的瓦实提:被扣留在波斯的犹太人,要脱离外邦人威胁的动机,发端于意外的事件。当时统治波斯的亚哈随鲁王,用6个多月的时间摆设筵席,展示自己的权力和波斯的荣华富贵(1-8节)。在7日筵席结束时,亚哈随鲁王想在众人面前展示王后瓦实提的美貌,从而炫耀自己的荣耀(9-12节)。但是因着瓦实提拒绝王的吩咐,宫庭沉浸于险峻的氛围中,发布了废黜瓦实提的命令(13-22节)。于是以斯帖代替瓦实提被封为王后(2:1-18),因着以斯帖,除灭犹太人的阴谋被打破。神为了祂所拣选的百姓,使万事互相效力(罗8:28),并且为了信徒,预备了解决未来危机的方法。

1:1 亚哈随鲁:继承了把波斯领土从印度扩张到埃赛俄比亚的大利乌一世,统治期间为B.C.485-464。自称是伟大的王,王中之王,广大外邦的王。本书中表现出的亚哈随鲁王的性格是善变的。即他因轻信奸臣的误告而下令屠杀、灭绝犹太人(3:13),但后来又取消了此命令,同时也表现出他缺乏自我判断力,随着别人的操纵左右摇摆的软弱一面。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印度”是指巴基斯坦地区,“古实“是指埃赛俄比亚。这两个地区指波斯帝国的边疆,一般暗示宽广的波斯版图时使用。亚哈随鲁王的父亲大利乌一世,把波斯分割为20个“省”,并由分派的总督管理。本节中的127个省是20个省再细分的行政地区,由方伯管理。

1:2 书珊:是以拦的首都,由大利乌一世重建作为王的冬宫。冬天,亚哈随鲁王住在书珊城的宫中。帝国之王不是固定在某一处,而随季节进行移动统治,这是非常独特的。

1:3 设摆筵席:指ctesias,波斯王摆设筵席,一般参加人数为15,000名左右。即使这有些不切实际,总之波斯的王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权势和帝国的富强。亚哈随鲁王为征服希腊,登基后的两年中,增强了武力,其结果作好了较充足的战争准备。本节的筵席可能是以战争前的最后检阅为目的而摆设的。实际上,B.C.482-479波斯反而受到希腊联军的进攻,其结果波斯惨败而狼狈不堪。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血统上(印度欧洲语系),“波斯和玛代”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一直到B.C.559塞鲁士王登场之前,玛代拥有强大的势力。但是随塞鲁士王的登场,以拦、玛代及巴比伦等宽广地区合并到波斯帝国。玛代受到波斯帝国的厚待,因此玛代人中出现了许多有名的高级官吏。“权贵”可能是指护卫在王身边的军人。护卫兵由马兵2,000名,枪手2,000名,步兵10,000名组成。“贵胄”波斯化的外来语。此词根意思是“第一”。贵胄指管理20省的总督。

1:4 一百八十日:可能是广大波斯领土内的首要管吏轮流参加了筵席。有人认为这是为180日的战略会议而摆设的筵席,可能是较简单宴会形式进行,而真正的筵席只是最后7日。但是根据波斯列王的奢侈和虚荣来估计,也有可能摆设了180日的筵席。

1:5 终于结束六个月的检阅出征兼参谋会议筵席,最后纯粹为王的娱乐而摆设了筵席。即不论身份的高低,经7日书珊城的所有百姓应邀参加筵席。

1:6-7 描述了王和王国的豪奢。这种豪奢、名誉、快乐是大多数人的地上目标。人生不知往何处去,追求感官快乐或心理享受的取向,正支配着现代文明。我们不应满足于吃喝玩乐,而应该以神所赐的属灵的喜乐而满足(诗4:3)。

1:6 白玉石柱:书珊城宫的柱子不是白玉石柱,而是由石灰岩作成。翻译成“白玉石柱”,可能指石灰岩。

1:7 王的厚意:当时在近东地区称霸的王,以丰富的物质显明了他的面貌。在没有各种生产技术,也缺乏运输、管理技术的古代,王有如此大量的财富,足以使那时代的人惊叹。

1:8 解释本节时,有许多难解的部分,但是把“规例”,简单地解释为王权威的命令,而不是“波斯王庭的严格规例”,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当时有一规例是王喝酒时,参加筵席的所有使臣不能不喝酒。但是在本节,王在筵席上下“令”,打破了当时的规例,允许所有同席的人各随己意。

1:9 王后瓦实提:据希腊历史学家的分析,亚哈随鲁王的惟一妻子是亚美斯提丝。可能这名字在希腊语的音译为瓦实提。据希腊史学家们记载,她是B.C.483被废位,其后他的儿子亚达西一世登基后,垂帘听政。亚达西一世(B.C.464-424在位)登基时年仅18岁,所以可能是瓦实提被废前后出生的。

1:10 心中快乐:筵席的最后一天,可能亚哈随鲁王饮酒有些过量。 太监:一般指有势力的宦官或官员(创37:36)等,这里可能指前者。因为本节的七个大臣被允许自由出入闺房。从塞鲁士王开始,在波斯帝国太监的影响是强大无比的。

1:11-12 亚哈随鲁王沉溺于自己的权力和富足的欲望之余,在筵席大高潮时还要向众使臣展示王后的美貌。但王后瓦实提拒绝了此邀请,关于这一理由本文没有更多描述。对此提出了三个见解:①因为瓦实提受到赤裸身体出筵席的命令;②可能当时瓦实提在外貌上有些不足,所以不愿出席;③可能瓦实提轻慢丈夫的权力,有意拒绝。总之,因着瓦实提的拒绝,专制君主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到伤害,因此他“甚发怒”。

1:12 心如火烧:因亚哈随鲁王正值酒中之乐,所以在不顺心的小事上也发了烈怒。在日常生活中,节制并以平安的心不轻易发怒,就是基督徒的美德。

1:14 见王面:指自由出入波斯王宫并有随时拜见王的特权。拉7:14记录了处于这种位置的七个大臣。据悉亚哈随鲁王在位当时,他最忠心的大臣是玛西拿和押玛他。

1:15 应当怎样办理呢:察看历史就能发现位居高位的人把婚姻和性当作满足自我欲望的工具,在这里也能看出刚刚还夸口自己妻子的君主,立刻大怒要惩罚妻子。

1:16-17 米母干判断因王的权威在公共筵席中受耻辱,所以若不采取恰当的措施,波斯帝国全体就会受不良影响。其实,米母干的提议有些言过其实。虽然圣经中没有叙述,但瓦实提借着王的权威介入政治中,而米母干对此心中一直怀有反感。

1:18 当时,瓦实提也为当时的妇女摆设了筵席,所以参加筵席的所有女子都看到了瓦实提的行为。米母干就是抓住这一点不放。

1:19 从本节开始在瓦实提名字前有意去掉了“王后”之称。比她还好的人:字的意思是“我的同僚”。按照惯例,米母干想让王在宫内的侍女中选拔王后。

1:22 各族的方言:古代犹太注释家们认为这是为了在一个家庭内,强化丈夫对妻子的支配权而下的命令。如果使用不同语言的男女结婚时,妻子只能使用丈夫的语言。只有这样,丈夫的地位在其家庭中确位。总之当时在波斯帝国混杂着众多民族,所以夫妻间使用不同语言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尼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