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赞《寻找·苏慧廉》:它复原了100多年前温州的很多事情

2018年8月25日下午,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应欧海琦君文化讲堂的邀请在温州做了一场《我的故乡记忆》的大型演讲。

在与温州当地听众互动的环节,白岩松谈到他曾经读过的《寻找 · 苏慧廉》这本书。这是一本从温州走出去的一位记者写的100多年前在温州当地服务数十年、并为中国做出过深远贡献的英国传教士苏慧廉的厚重的书。

现场,有听一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教师问到,白岩松在演讲中提到故乡是时间距离、地理距离,“其实我也是一个海归,刚回国不久,当你离开很久的时候,当你再返回故乡再想尝试那种故乡味道的时候,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时间距离、地理距离而形成一种不可触摸的一堵墙。当你真正想从心灵上再次百分之百尝试故乡的味道的时候,却有很难再融入故乡的这种感觉。您通过您的经验,对这个是怎样一个看法?”

对此,白岩松提到自己曾经看过的《寻找·苏慧廉》,他说这是“一个发生在温州的故事”,也是温州的一个记者中年后迁居到加拿大后因为距离而重新打量和回顾自己的故乡。他想到自己童年曾随祖母去过的教堂,这个教堂就是苏慧廉建造的教堂,而苏慧廉作为传教士仅仅有一两百字的介绍,于是他开始寻找苏慧廉。


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图:资料图片)

最后他写成了《寻找·苏慧廉》一书。这就是作者沉迦,将近四十万字、作者耗时六年、跨越三大洲追寻、翻阅翔实史料……这都使得《寻找•苏慧廉——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这本书无疑会是一本关于传教士的厚重之书。


这本书从2007年3月的开始寻找到2013年3月正式出版,总共花了六年时间。沉迦他写了30万字还原苏慧廉,照片也找到近百张。“ 过去100年,对温州人来说,苏慧廉就是模模糊糊的,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个人变得很清晰。“沉迦说:”我希望尽我之力把这个人勾勒清楚。“

翔实的资料和非虚构的写法,为这本书赢得许多奖项,比如“深圳读书月2013年度十大好书”、“《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2013年度提名图书”、“《纽约时报》中文网2013年度十一本非虚构图书”、“《南方都市报》2013年度编辑部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2013年度十大传记好书”、“《经济观察报》2013年度十大好书“等。


2014年,《寻找·苏慧廉》作者沈迦在北京讲座。

后来,沉迦又再写了一本书《一条开往中国的船——赴华传教士的家国回忆》并与2015年出版,也有苏慧廉有关。作者沉迦继续寻访调研,利用未用尽的一手材料,陆续撰写了十余篇独立文章,继续叙说与苏慧廉有关的传教士在华的往事逸闻。其中有涉及胡适的信仰认识及与苏氏父女的交往,这是早已汗牛充栋的胡适研究所忽略的;还讲述了翁同龢家族这个晚清文官家族如何与传教士交往,并由此影响了后辈的传奇生活;《陈寅恪受聘牛津的缘起》则首次披露了陈公与苏慧廉承前启后的关系。寻找、写作苏慧廉的背后故事也有记录,如《英伦“寻宝”三记》《牛津寻找苏慧廉墓地》等,作者寻访前人足迹遍布几大洲,不乏曲折离奇之经历。

白岩松曾担任该书推荐人,他的推荐语是“《一条开往中国的船》,是从沉迦《寻找·苏慧廉》的航程中驶出的,虽然这艘历史之船比原来的小,却似乎驶向了比以往更远的地方和更深的水域,于是带来好奇:沉迦的下一艘船会驶向何方?是的,当沉迦坚定地继续寻找着苏慧廉的时候,或许也到了我们该寻找一些什么的时候了……因为我们有着太多的未知!”

对于《寻找· 苏慧廉》这本书,白岩松给予许多褒奖。演讲中,他说:“我夸《寻找· 苏慧廉》,因为它复原了一百多年前当时温州的很多事情和那时候的状况。其实中国的历史当中最浑浊的,我觉得是1910年之前,是中国历史当中最浑浊的,你搞得清吗?你只是偶尔记住一些事情,什么义和团、什么甲午海战等等,但是那段历史整个变迁完全是浑浊的,需要一点一点把它弄细致一点,《寻找 · 苏慧廉》让我透过他的这个窗口看到了那一段时间人们的意识、观念、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等等。所以,在看这本书之后,看到三个人。”

“第一个,看到苏慧廉。透过苏慧廉这个传教士看到一百多年前的温州,后来因为苏慧廉又到了山西去兴学,去看到那段时间的中国。因此,第一个人你要看到苏慧廉。第二个,你要看到沉迦,这个作者,是如何从加拿大出发开始全世界寻找苏慧廉,最后能够详细的变成这样的一本书。第三个,要看到你自己,你的苏慧廉是什么?”

对于第三个问题,白岩松说,我们要去“打捞”我们曾经的历史中那些有意义的议题,“在你的生命当中你要寻找苏慧廉,但是苏慧廉是什么?.....历史不能只有官方书写,官方书写是很重要,但是它是骨架,往往缺乏血肉,因此民间的书写、民间的回忆、民间的打捞是帮着骨架开始填充很多的血肉。”

白岩松说,而我们和故乡之间的情感可能会经历过离开、海归等等,也许好像曾经离故乡遥远反而看故乡更清晰,也许回到故乡反而觉得远了等等。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你接下来的人生选择,它不是故乡选择,是人生选择,它不该干扰你跟故乡之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