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图良反对知识?因荒谬才信仰?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对于一个事物,我们是经过考察论证之后再下结论,还是先下结论再去考察?前者在法律上叫有罪推定,后者是无罪推定,举例来说前者是先把你看做小偷,然后找证据证明,在证明清白之前你就是小偷;后者说的是在证据证明你是小偷之前,你都是一个清白人。带着结论去看待事物,在生活中我们常说这是不科学的,是先入为主,也就是没有考察没有发言权。

先下结论再去考察和理解,在现代社会中自启蒙运动之后已经是个被钉上耻辱柱的思维方式。但是在基督教历史早期,究竟是先理解还是先信仰却是个及其重大的问题,也是哲学发展的两条路径。本文不谈哲学这么高深的东西,我们只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今天对这个问题的误解。

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很多挑战。首先在神学上面临的敌人就是古希腊哲学与诺斯替主义。

在开始的时候,古希腊哲学为基督教神学家提供了论证的思想资源,比如柏拉图对犹太思想家斐洛和基督教早期教父神学家查士丁尼等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古希腊哲学对世界理解与基督教的不同路径也给基督教带来巨大挑战。基督教早期产生的诸如瓦伦廷派、马基昂派都与希腊哲学有关。

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就是理性是理解世界的基础。逻格斯的意思不仅是语言、理性,也是自然规律,世界规律。所以世界万物有着自己的自然法则和规律,这是希腊哲学的前提。从泰勒斯到毕达哥拉斯,再到阿那克西曼德,从水本原说到火本原说,都是人寻求你把握世界的努力。所以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是比较“唯物”和“辩证”的。人的德行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德菲尔神庙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一样,人的德性就在于认识自然和世界的规律。真理就蕴藏在自然的必然性中。所以古希腊哲学认识的对象就是自然和世界的必然真理。

希腊哲学的这一特点显然与圣经的创世论和耶稣的道成肉身不相容。因此出现了许多否定耶稣道成肉身和复活的异端。

除了古希腊哲学之外,对早期基督教威胁最大的还有诺斯替主义。诺斯替主义持二元论观点,并且保持开放的态度,任何有用的宗教教义和神学思想都可以被吸收采纳,因此表现出一种综合主义的特征。诺斯替的基本观点是二元论,善恶二元论,精神和物质二元论。诺斯替主义宗教,最著名的就是摩尼教,持光明和黑暗二元世界观,并且人被困在物质世界,只有光明之子的道成肉身将人的灵魂唤醒才能获得拯救。因此将耶稣基督的教义改造成诺斯替主义是十分容易的。将耶稣看成将人类灵魂拯救脱离世俗物质世界的光明之子,带领人类精神脱离肉体的禁锢,抵达光明王国。这显然不同于基督教只有一位真神的教义精神。

诺斯替主义加上古希腊哲学思想,真所谓是所向披靡,在早期基督教历史上影响巨大。早期异端马吉安和瓦伦廷主义都是这种结合的产品。

马吉安对于耶稣基督持幻影观点。在他看来耶稣不可能道成肉身,如果耶稣是正常像人一样出生,有着人一样的肉体和生命,那就在造物主上帝的管辖之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耶稣被钉十字架而死也是对上帝的侮辱。另外他还认为圣经中创造世界的上帝是位复仇和好战的上帝,在这位上帝之外还有一位爱的上帝,因此有两位上帝。瓦伦廷主义也持相似的观点,至高神与创世神不是同一位神,至高神是未知的,只有创世神属于世界,因此耶稣就是至高神派来拯救人类灵魂的使者,显然这位耶稣要与创世神上帝起冲突,因此耶稣被创世神圣经的上帝钉上十字架。

诺斯替主义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因为大家受古希腊逻格斯精神和思辨主义的影响,倾向于寻找一种彻底的福音,能彻底解决诸如善恶的二元冲突问题。

面对异端的攻击,德尔图良提出自己的信仰原则,就是因为荒谬所以信仰,信仰先于理解。

在当时受古希腊哲学影响的受过教育的人看来,基督教的教义应该经过理性的思辨,符合逻格斯的逻辑精神才能被接受,不能接受耶稣道成肉身、死而复活的教义,因此才转向诺斯替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德尔图良因此说“雅典和耶路撒冷有什么相干呢!”在其《论异端无权成立》第七章中论道古希腊哲学时说道“这种哲学当然是异教智慧的素材,是神的本质和法规的轻率解释者。异端本身也正是从哲学中得到教唆的。因此才有瓦伦廷的移涌、某些不确定的形式和人的三重性观念,他是柏拉图主义者。也是因此才有马基昂的因不反叛而最好的神,他来自斯多亚派。而伊壁鸠鲁主义者特别坚持灵魂毁灭的意见。所有哲学家都同样否定肉体复活……这样,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什么共同之处,学园与教会有什么共同之处,异端分子与基督徒有什么共同之处?”正是针对哲学的这种思辨和理性,德尔图良才提出因荒谬所以信仰。这里的荒谬并不是不合逻辑,不合常识的迷信,而是针对古希腊哲学的异端思想而言,因此德尔图良并不是真的排斥思考和理性。

德尔图良在面对古希腊思辨哲学和诺斯替的思辨教义时,强调基督信仰本身不是一种知识体系。正如圣经所言“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希伯来书 11:1 和合本)信仰首先在于相信,而不是经过论证之后再去相信,这是不同于知识体系的地方。

德尔图良反对的主要是古希腊哲学的这种态度,试图用古希腊哲学这种对待知识的世俗方式建立信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他的论述中更大篇幅讨论的是希腊哲学和基督教信仰的对立,“哲学家和基督徒有什么共同之处,希腊的信徒和上天的信徒有什么共同之处,追求名声的人和寻求拯救的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只限于言辞者和行为高尚者之间,建设者和破坏者之间,引进错误者和支持真理者之间,真理的掠夺者和它的保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德尔图良《护教篇》)

德尔图良因荒谬而信仰,信仰先于理解,并不是让我们放弃世俗知识和放弃思考,而是告诉我们不要像那些异端一样,由世俗知识导致虚无。信仰只是开始,信仰才是建立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基础。

如果离开当时的背景和德尔图良所针对的对象,而一味地否定知识和思考,那只可能走进反智和无知的异端去。今天传统教会对知识的态度依然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观点。一种观点看来,任何学校和书本的知识都是“世上的小学”,都是不值得一看的,只有得救的神学和教义才是最宝贵的,因此他们把知识分成得救的知识和无用的只能让人狂妄的世俗知识;另一种观点认为信仰高于一切,上帝是智慧之源,因此我们只要虔诚信仰上帝学好神学就能掌握世界知识的奥秘,因此,在他们看来读大学不如读神学,读了神学之后,可以一夜之间掌握法学,掌握物理学等世俗学科,基督教的这种狂妄基本上都是把信仰代替了知识的缘故。而此时信仰已经不是信仰,而是迷信和狂妄之源。

因此我们不应该脱离处境而绝对和抽象地看待基督教概念,因为耶稣的话都是有具体历史处境的。历史上任何一种神学观点和概念也是有它的历史背景和所针对的观点,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我们不要忘记,绝对真里只在上帝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