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咸平:中美慈善巨大差距与基督教精神有关

为什么中国的亿万富翁不会裸捐?

经济学者郎咸平在昨日最新的博文中以此问题进行探讨。他认为,国人对于慈善整个的理解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慈善并非带有浓重的迷信、并非是施舍、并非是消极的救济,慈善的本义是“对人类的热爱;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

他还拿出美国平民参与慈善的比例很高的例子,特别提到,这其中基督教精神发挥着非常深远的作用。

博文首先提到4月9日,由国家民政部主办的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其中一批民企榜上有名,看上去中国的企业家们越来越关注慈善,美国也很关注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如比尔盖茨等的慈善行为。但事实上,郎咸平指出:“在美国做慈善好像不光是企业家行为,有点像全民行动。美国人怎么那么热衷做慈善呢?2008年美国慈善捐款额高达3076.5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且,其中75%来自个人的捐款。中国呢?慈善捐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五。所以你可以看出来这个差别非常大,美国是全民慈善,我们只是少数。”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郎咸平指出,首先是因为“我们对整个慈善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他举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慈善的定义: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

对此,郎教授直言不讳地批评说:“我不敢相信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但是,如果用英文的话,你看原文怎么讲的?慈善的意思是对人类的热爱;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通过救济、援助或者捐赠等等这些手段来达到对人类的热爱或增加人类的福利。而我们《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这个解释是把别人的手段当成目的了,慈善的目的是对人类的热爱,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我们连这个都没有搞清楚。”

第二,郎教授希望谈一个以前他未谈过的新概念来分析“美国为什么全民慈善,而且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在我们看来,这是个非常奇怪的事情。普通老百姓慈善捐款、做义工比例非常高。75%的美国老百姓都捐款,30%是直接从工资里面扣掉的。而且,美国的义工数量达到总人口的57%,你总不能说这57%都是有钱人吧,而且平均每周工作4个小时,折算下来,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和每年的慈善捐款一样多,这太可怕了。他们的动力哪里来的呢?”

对此,郎教授回答说:“据我们判断,是基督教精神。当然,我们谈基督教,只是就事论事,我只是非常中立地、实事求是地谈谈。我们认为这是美国宗教所推动的一种力量。”

他提到基督教对美国社会许多层面的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其中就企业家捐赠者一方面,他特别的提到基督教新教的伦理精神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这正是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所作出的裸捐举动背后的精神力量影响。

原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20db8b0102dx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