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宗教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多位教会及有教会背景的慈善机构代表分享发展经验
1/ 2
南京宗教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图:) 南京宗教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图:)
南京宗教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图:) 南京宗教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图:)

10月12-13日,首届南京宗教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如期举办,围绕宗教公益慈善、法律政策,宗教公益慈善理论与务实、宗教公益慈善与社会发展以及宗教公益慈善与和谐构建等进行研讨。13日上午,10位教会及有教会背景的公益慈善机构代表分别分享了发展经验。

其中,无锡市基督教会邓艳英牧师介绍了该市基督教堂公益慈善之路,首先是观念上的突破,认为公益慈善并不是必须有钱才能做,每一个人都可以运用上帝所赋予的才干和恩赐去怜悯众人、服侍众人。其次,从神学观念来说,社会服务并不比个人得救更显次要。第三,圣经说“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基督的爱是普世、长阔高深的爱,并非狭隘和自私的。

近年来,无锡市基督教堂采用了以下措施来推进公益慈善事业:设立小组带头、设立基金作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低碳环保爱心义卖、书画艺术品爱心“义拍”、社区帮扶、关注自闭症儿童等特色事工。此外,邓牧师还分享了无锡市基督教堂注重公益慈善宣传、有序组织安排活动、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三方面的经验。

河南省周口市基督教两会马鑫牧师以《办好教会服务社会》为题,分享了周口基督教会“三堂”与“三员”的发展思路和“全人牧养”的社会服务理念。“神学思想是教会发展的灵魂,社会服务是教会传统,更是基督教融入社会,见证基督的途径,”马牧师表示。

他分享,根据周口是农业大市、90%的教会位于农村的现状,当地教会的“三堂”就是在发挥教堂本身具有的宗教特性的同时,再发挥教堂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将教堂建设成为信徒敬拜上帝的“礼拜堂”,普及政策法规、文化知识的“讲堂”,培训脱贫致富技术的“课堂”。所谓“三员”,就是发挥义工传道传播福音的宗教作用之外,同时在生产生活中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将遍布城乡的义工传道培养成宣讲福音的“传道员”,奉献信徒的“服务员”,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技术员”。

周口教会还构建了社会服务平台,统筹全市社会服务事工;以“福音医院”为平台,开展医疗关怀服务;以“爱心服务社”为平台播撒爱心,并以“三农服务中心”为平台,服务全市农业生产。为落实“全人牧养”理念,周口教会编写了基督教神学、政策法规和致富技能系列教材,并将神学培训与技能教育相结合。

江苏省镇江市芦苇之家义工服务社理事长曹胜家介绍了该机构的公益慈善发展。成立于2014年8月的芦苇之家,致力于促进弱势人群福祉、生态环保、社区发展等工作。芦苇之家在镇江开展了助残、助老、禁毒、社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服务独居长者、残疾人士等5200人,提供13000人次志愿服务,协调资源,累计为400独居长者、残疾人解决出行、就医、洗澡、低保等实际困难。

曹理事长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芦苇之家注重组织建设、资源整合、愿景引领、追求果效和卓越,在资金使用上也专款专用、公开透明、注重效率和效益。除了在镇江,芦苇之家也将服务项目扩展到了其他地方,成立了丹阳、句容、扬中工作站。

此外,台湾中华基督教信望爱慈善基金会董事长欧阳家立长老还分享了台湾基督教公益慈善经验、新加坡圣公会社会服务处海外大使简文伟介绍了当地教会医院公益项目。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会服务中心和西安教区社会服务中心、天主教天津益世社会服务中心、天主教吉林教区社会服务中心、兰州教区金城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公益慈善事工的实践经验。

在闭幕式中,南京市基督教两会主席李兰成牧师致答谢辞,向参与此次论坛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黄炳章主教在发言中说,今年9月,德兰修女被封圣,这是对所有从事慈善事业者的鼓励,纵观历史,宗教公益慈善事业依托信仰真善美的本源,在社会慈善事业的记录上都留下了浓重的笔墨,联合国于2012年通过决议,为纪念德兰修女而将每年的9月5号定为“国际慈善日”。我国也在今年9月颁布了《慈善法》并将9月5日定为“中华慈善日”,黄主教认为,这是一种接轨和肯定。“宗教慈善是我们建设信仰、感恩社会的表现,扶贫济困、践行仁爱也是我们对信仰的承诺。”同时,黄主教也表示,我国宗教慈善事业仍面临着理念滞后、人才匮乏、机制偏弱等问题,既要高扬信心、也要反思前行的道路,需要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宗教慈善发展方式。2012年《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的出台以及2016年《慈善法》的颁布,给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提供了法律保障,基督宗教界要抓住机遇,做拾遗补缺的工作,并做好财务管理、广纳决策、利用自身优势,以及在有关原则下与海外宗教慈善组织开展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