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艺人乔任梁的离世给社会和教会带来的反思
1/ 1
图:乔任梁微博 图:乔任梁微博

乔任梁1987年十月出生于上海,80后,名人,演员,歌星,也曾是全国跳高冠军,国家二级运动员。2005年他参加湖南卫视的金鹰之星“自由我心声”比赛,获全国冠军。2007年7月,签约橙天娱乐集团。除了歌唱事业,他也是一位演员,曾参演电视剧《新神探联盟》,与黄晓明、陈乔恩等主演年代剧《锦绣缘之华丽冒险》,电影作品有《死亡邮件》、青春爱情电影《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和《我们的十年》等。

据上海公安消息,9月16日18时21分,艺人乔任梁在上海桃浦地区祁顺路某住宅楼内死亡。经法医初步鉴定,已排除他杀可能,具体死亡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娱乐圈明星震惊,发微博悼念,也有明星不敢相信,有明星说他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也有八卦消息称他曾与某导演上演SM(性虐恋)。年轻的生命,短暂的旅途,耀眼的经历,遭人的异议,抑郁的情结,最后,用死亡一下子全部断送,使人震惊。

对于乔任梁的离世,应该引起社会和教会怎样的反思,笔者想到了以下几点:

1、尊重个人与生命

尊重他人和生命都属于我们的本能,对于乔任梁的离世,我们需要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与重视,基督教的观念是不赞同自杀,但也有自杀的人在教会历史中上演,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犹大就是自杀者之一。而基督教对于生命的态度是“在世长寿”的期盼,认为“在世长寿是一种祝福和生命表态”。

故基督教有“爱惜光阴”、“在世时间短暂”的观念,我们需要对生命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更别说是浪费或者轻视了。但教会群体当中,随着生活节奏和压力的增幅,越来越多的基督徒也在走向这条路,对生命的轻视让人震惊和难过。只要去过医院或者老年公寓的人都能够体会年老者对生命的那种敬畏。

2、保护名人与名牧

很多名人在发微博劝说要积点口德,这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让我们体会到社会对待名人的刻薄和于其带来的压力。

粉丝学会保护名人和信徒学会保护牧者是同样的,有时候粉丝和信徒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因太爱明星和牧者了,就对其进行“善意”的宣传或者盲目的追从,这不但给他们带来了困扰,也给他们带来了重担。上学时,我上铺的兄弟曾告诉我说“要学会保护好牧者”,这样才是最好的,但是当时的我的观念是“牧者还需要保护吗?”,“他们不是应该好好牧养别人和自牧的吗?”,“我们能给他们什么保护呀?”,“我们能做什么呀?”

宿友告知我说,牧者和信徒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父子之间的关系,有时,孩子的捣腾并不是帮助父亲,就比如:你在洗衣服,两三岁的孩子说要帮你洗衣服,你觉得这个两三岁的孩子能给大人带来多大帮助吗?其实有时不倒腾就是对其最大的帮助了。信徒需要反思对牧者的态度,正如粉丝对待自己所爱所崇拜的明星也是如此!我们要有一种保护他们的意识和行动!

3、对同性恋的态度

流言传出乔任梁曾与某男导演上演SM(性虐恋),这也许是造成乔任梁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无法断定乔任梁是不是同性恋或者有这方面的癖好,他的事件让我想起了张国荣,同样的字眼“抑郁”、“自杀”、“明星”、“同性”,社会的眼光就能足以杀死个人。

探讨教会对同性恋的态度:没有像IS的残暴行迹,但也不像对常人那样友善。教会该怎么做?教会需要反思的就是对其的态度。我的态度是:“怎样对待异教者,就怎样对待他们,他们不是社会中的怪物,也不是信仰中的败类,我们需要对其有起码的尊重与理解!”。

4、心理辅导的重视

抑郁症: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已进入我们生活的常态中。

教会需要重视对会众的心理辅导:随着教会人数日益增多,各式各样的人都有!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但是教会在这方面完全是一个空缺,教会太需要这方面的专业性的牧者!有时有些牧者在处理这种问题的时候,对会众造成了重大伤害,比如:泄露会众隐私信息等。

很多教会牧者充当着心理辅导师的工作,但是缺少对这方面工作的学习和了解,有时,对信徒的隐私进行大肆宣传,为增添讲道色彩,这种现象需要教会来正视,不然,受害群体数量一上升,那后果对教会来说将是不堪设想!

5、社会舆论的导向

舆论,属于公民权利,允许你有发言写书的权利,但是国内舆论有时会出现“黑手操控”!就比如:之前的“王宝强离婚事件盖过奥运热点”的现象。都让我们看到这种舆论在国内的流行和对其当事人的影响。

我们现处于“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更新与传递非常之快,面对这种快节奏,社会需要思考,所有人都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不能被“当枪使!”也期盼民众能够理智、明智、理性看待和分辨现今自媒体时代所传播的各样信息。

6、教会该有的思考

“教会应该是引领社会,而不是社会潮流冲击社会”,也许我的这种观念不太正确,总感觉教会有时面对社会的冲击时,不能自守、不能掌控、不能引导、不能解决。而所有的事情一旦到教会,总是以“无为”之态轻松绕过。有时,逃避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绝不是一种教会该有的姿态。

面对社会怪像,人心浮躁,信仰缺失,我们需要堵住这些破口,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你我!

正如大家所说逝者已逝,我们需要对其有起码的尊重!在尊重逝者的同时,也让我们尊重生命和信仰!

 (本文作者系河南洛阳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