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专家:中国宗教公益慈善方兴未艾

在11月30日至12月3日于南京举行的江苏省第二期全省宗教公益慈善培训班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魏德东、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等人从自身研究的角度谈到了中国宗教公益慈善现状。

魏德东以《中国宗教调查与宗教公益慈善发展》为主题做了演讲,“中国宗教调查”报告显示,在考量中国宗教场所社会参与的调查数据中,有四项数据基督教居首位。在“参与或支持其他社会团体活动的情况”的调查中,基督教的参与度为37.2%;在“开展的社会服务项目数量情况”的调查中,基督教和天主教各以近50%的比例位居前列,其他三个宗教的比例在30%左右;在“本场所组织的义工人数情况”的调查中,基督教以超过70%的比例位列第一;在“设立社会服务机构和项目的情况”的调查中,基督教的样本数和比例均最大,超过了55% 。

魏德东认为,慈善是宗教进入社会的最佳途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实践、政策和理念等多个层面看,中国的宗教公益慈善事业都应该说是方兴未艾,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他同时呼吁大家对于中国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艰巨性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围绕“方兴未艾的中国公益慈善”一题,从何为公益慈善;公益慈善蓬勃发展的原因、发展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公益慈善的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我国公益慈善的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了专业详细的解读。他认为,公益慈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将越来越普遍和发达。在讲课中,他还特别提到了《慈善法》起草和意见征集工作,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将我国公益慈善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在发言中以《中国宗教公益慈善实务》为题,分别围绕中国宗教公益慈善的现状、契机、实务、倡导、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授课。

基金会中心网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国拥有宗教文化背景的基金会59家,其中10家公募基金会,49家非公募基金会。2010年非公募基金会首次超过公募数量,并且差距还在持续增大,在此之前公募基金会为主要力量。

在地域分布上,拥有宗教背景的基金会在江苏省最多,为9家;广东省次之,为6家;河北省为5家;山东、上海、重庆、北京等地为两家;江西、广西、天津、云南和山西等地为1家。其中,透明度最高的为爱德基金会、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和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丘仲辉指出,2012年,国家宗教局联合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和税务总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范围和基本形式等,这是中国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契机。其次,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优势明显,如,有深刻的信仰基础,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度。

因此,丘认为,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应当以爱和信仰为基础,紧抓中国宗教公益慈善发展的契机,特别是在江苏省内如此开放、进步的宗教政策环境下,充分了解现代公益慈善发展现状,根据宗教界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在最能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的公益慈善领域应需开展活动。

他还呼吁,中国宗教公益慈善应当以更开放的心态,积极在教内、教间、教社之间开展更多内容和形式的合作。他相信,单人行快,众人行远,唯有联合才有力量,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此外,新媒体的发展对于公益慈善事业也有影响。在培训中,爱德基金会资源发展中心新媒体部执行主任曹慧从正确认识资源、资源现状分析和资源开发策略等角度介绍了公益资源的现状与开发。爱德基金会资源发展中心新媒体主管方峻从实操角度,介绍了互联网公益的优势,项目的类型与设计、推广与筹款以及各平台的搭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