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暑作文

  暑假结束了,好怀念在暑假里的那段美好的时光啊!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呢?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处暑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作文网的作文栏目。

篇一:处暑作文

  《诗经》之《周南》云:“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 处暑三候为:“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老鹰捕食 “一候鹰乃祭鸟”是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 万物凋零 “二候天地始肃”是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秋收开始 第三候“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篇二:处暑作文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篇三:处暑作文

  很久没有听过那种沉稳的风声了,尤其是在这大暑过了处暑未至的时候。

  那种风,沉稳有力,像隐雷,响在遥远的天边,但闻其过门窗,带房梁,又触手可及,那雷就在指间。风过,许多家具都发出爆裂声。

  风从田里走过,看得到稻浪起伏,那就是它的脚步。它走过,稻子就熟了。它走过,人就要开始紧张了,双抢了。春争日,夏争时,一丘田里的禾莳的早晚就有不同。

  最早听过这风声,还是与海峡局势有关。那年夏天,听说蒋先生要反攻大陆,大陆方面有意让出福建江西等地,诱敌深入,然后是人民战争。当时风声很紧,城里的人有亲戚在乡下的,多被动员疏散到乡下去。这些都是多少年后将回忆梳理的。其时,我正小学二年级读过,就在乡下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而敌,终于没有诱来。

  乡下没有城里的紧张。

  但乡下照例是有自己的紧张。天地不仁,田里的事,不因蒋先生黄也不为毛先生绿,割禾,莳田,一样也不敢落下。

  老家的叔叔们生活秩序没有变化,只是因为我们来了,多了些事。现在想起这个我们,是有六七人之多,一下子多了六七个人,一住就是几十天,其实也是很烦的。何况叔叔家孩子也多,好在有些堂兄已能帮上手了。这种风一吹过,许多孩子也就成熟了。没有轮到的,总过不了几年,自然会有那时的风把他们吹熟,就像那些年的稻子。

  我只是内心感受到这种风的力度,它摇撼记忆。但我没有被它吹熟。虽然也在乡下呆了许多年,偶尔也想混成农民,何况骨头本来就是农民,然而不彻底。我对农民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不上心。即使现在,我依然觉得农村是一种风景,一种生活,可以进去出来,否则就并不美妙。或者就像那种风一样,在山为涛,在水为波,在田为浪,在记忆的深处,为雷,却又无痕。

  在记忆的深处放牛,割草、捉知了,摸螃蟹,钓青拐(蛙)。钓青拐,是用线捆一小青拐作饵,“蛇吃蛇,拐吃拐,田螺吃老K”,钓到的东西,有田鸡、青拐,有时也有蛇,就只好让它吃下去,把钓竿丢到田头,等堂兄们去处理。田螺吃老K的说法最有趣,老K,是螃蟹,据说田螺有一种迷药,围着螃蟹转一个圈,螃蟹就不敢动,等它们把它吃了。似捉过螃蟹和田螺,放在溪边做实验,不知有无结果,忘记了。

  风,吹了过来,是热的,干的,“起旱风了”。有人叹口气,风又把这口气吹得走了。

  风把一九六二年的夏天吹进了记忆深处。

  十几年后。

  在地球的另一个经纬度上。许多老表家都用报纸裱了倒板。倒板,就是天花板,但老表实在,觉得那天没有花,不配这个雅称。我喜欢仰头看报,因为时差原因,旧闻较宜。裱倒板的纸上,印有风赋,说是大王雄风,起于青萍之末。头仰久了,也落下个毛病,走路挺胸抬头,不够恭谦,大王雄风罢。乡下人的风,从禾尖上生起,聚于山岭,过人家,也总成气候。那风声一过,木板就要开裂,把报纸拉断。还有一些家具,都在这个季节松动筋骨,像人一样在这个季节窜高。

  而城里的孩子,暑假过了,再相见,有的就有大人的感觉了。在记忆中的许多大暑处暑间的风,风是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背景与人物,然后就是故事。故事也是被风吹走了,有时,又在另一个时空下捡到,然后,叹一口气。

  今天下午,访书法家吴本清,他赠我一把小团扇,上书“惠风和畅”。这是兰亭中最宜人的句子,再下去,就是在思考人生意义了。许多年前,我们也一样喜欢探讨生命的意义,而且非要在生命以外找出它的意义来,然后为这个东西去生活。现在想来,是很荒谬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能感知风的态度,却不能明白风的意义。

  在大暑处暑间的热风中感知和畅惠风,接着,真正的秋风怕也就要来了。想着真就可以待热浪散尽,享秋凉啦!写到这里心底感概万千,遂作诗:

  岁月了无痕,

  雕琢成皱纹。

  一年磨一道,

  与树争年轮。

  酷热谁可解?

  处暑来终结。

  几场暴风雨,

  秋意已舒人。

篇四:处暑作文

  在我的老家流传着一句农谚:处暑动刀镰。处暑刚过,农田里就有割绿豆、收黍子的农民兄弟的身影。秋天真的来了。

  今年风调雨顺,田野里农作物长势喜人,草地、沟壑、坝堤、林间,有名、无名的杂草长得十分繁茂。处暑刚过,散步于杂草丛中,儿时打秋草的场景情不自禁地浮现在眼前。

  草儿,山野之中,比比皆是,无处不在。它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种宝贝。庄稼地里荒草最为可恨,与粮食作物争夺水分和肥料,影响庄稼的生长和产量。但在村边地头、沟沟坎坎之中,山野之间,生长着的那么多的野草却是有用之物,它们并不可恨,倒是很可爱的。没有它们的存在,当年许多农民兄弟的日子将不好过,从这个角度来说,草也是家乡人们的恩人和朋友。

  我从小时候就与草打交道,七八岁的时候就割猪草,打羊草,拾柴草,一直到20岁上大学离开家乡为止。

  那年头秋天上山打草,中午回家胳膊上挎一篮子给猪吃的野菜,肩上还要扛一捆喂羊的草。只有到晚上才能往家背晒干的柴草,而常常是背回来一趟,到家吃根黄瓜或吃个柿子,喝点凉水,还会趁天凉快再背一趟。每个夏天有半桩子的家庭柴草垛都会攒很大。

  所以处暑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忘不掉的一段记忆。

篇五:处暑作文

  处暑这天有许多事要做。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后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铁片薄薄的、弯弯的,像剖成了一半的竹筒。麻收好了,要翻地。

  翻地是爷爷的事。因为老牛最听他的话。“处暑萝卜白露菜”。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

  放萝卜种子的竹篓挂在屋梁上,要爬上梯子才够得着。萝卜的种子毛茸茸的,像小虫。

  种下地去,要立即用土盖,不然就会被风吹走,或者被馋嘴的鸡一粒一粒捡着吃了。

  这两件事做完,就可以“祭田神”了。孩子们抱来大捧的纸旗,喊叫着,狂奔着,在自家的田地里到处插上。大人们呢,在田间的十字路口,摆下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向田神祷祝今年有个好的收成。

  然而这只是热闹的开头。在处暑到白露的这十五天里,会碰上两个十分隆重的节日。

  一个是七夕,一个是中元。

  农历七月初七,早上起来,就会发现,树上哪卿喳喳的喜鹊,全不见了。它们都飞去了天上,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织女是玉帝的孙女,负责纺织天上的彩云。七夕这天她会把最美的云彩拿出来。地上的姑娘们,也会在这天比美。她们一早就忙着采凤仙花,捣成红艳艳的汁,涂在指甲上,争奇斗艳。

  织女是最心灵手巧的仙女。七夕这天因为跟牛郎会面,心情好,她会把巧甚至爱情赐给诚心向她祈求的人。人间乞巧有许多方法。

  有些姑娘会盛一碗水,放在阳光底下晒一晒,然后向里面投下绣花针。如果针沉了,就得不到巧。如果不沉,就有。但是能得到多少巧呢?要看针投在水底的影子的图案。像花、像云,是多巧;如线、如锥,巧就少了。

  江南的姐妹们常常是围坐在一盆清水的周围,摘了瓜蔓或是葡萄蔓上的嫩芽,一叶叶丢到水中。沉了,或是直直地躺在水面上的,就不巧。巧手投出的嫩芽,会像替、像花、像钩,形象越美,这投芽的人,得到的巧就越多。

  胆大一些的女孩,会抓一只嬉蛛,关在盒子里,到第二天起床,看它结的网是多是少,是密是疏。多而密,就得到巧了。

  七夕的晚上,很多的少男少女迟迟不肯睡觉,他们躲在瓜架子下面,要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更多的是趁这样的夜晚彼此交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七夕过后七天,就是中元节。中元节是鬼节。地狱之门大开,鬼过年,纷纷回家与家人团聚。为了让他们认识回家的路,不要走错,人们就在河里点上各式各样的灯。家家户户安排了丰盛的酒席,摆上香烛,磕头,祭祀,用极其隆重的仪式迎接祖先。

  然而也有亡灵享受不了子孙的美食。佛祖有个弟子叫目连,他的母亲在世时,为人不善,死后坠入饿鬼道。食物入口,就立即化为烈焰。目连为了救母亲,求教于佛祖。佛祖教他在七月十五做孟兰盆,摆上百味五果,供养十方大德高僧,以救其号O于是每年这一无各村都会在村口搭起戏台,唱《目连救母》,请人和鬼来看戏。高僧们也开始“放焰口”,向四方施舍馒头、大米、水果,来解除有主或无主的亡灵们可能会遇到的痛苦。

  街上的店铺这一天也要早早关门,把街道让给亡灵回家。

  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的瓜果和专供他们享用的包子,桌子的后面站着请来的道士,他们唱着听不懂的歌谣,赞美所有经过此地的亡灵。名为“施歌儿”。

  无论是普通百姓的“放河灯”、佛家的“放焰口”还是道家的“施歌儿”,都不是只超度某一户人家的祖先,而是对包括孤魂野鬼在内的所有亡灵进行祝福,让每一个灵魂都得到温暖。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中元节,又叫做“孝义节”。

  推荐阅读:

  开学第一天初二作文

  暑假结束了作文

  暑假快结束了作文

  暑假就要结束了作文

  暑假结束了英语作文

作文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